物流搬运模式需要“变革”
中力董事长何金辉认为,“物流行业需要冲击,搬运模式需要变革。”
何金辉对新战略移动机器人全媒体记者表示,变革主要基于两个维度出发,“第一是人类的搬运史,从人工搬运到利用工具搬运,再到动力工具,一共分为三个阶段,其中动力工具从一百多年前,克拉克发明了叉车以来,整个搬运架构和技术,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第二是人类的移动史,人类有“三大移动”,分别是人的移动、信息的移动和货物的移动;其中,人和信息的移动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但是到现在为止,货物的移动,特别是场内物流的自动搬运,还是没有真正好的产品去打开市场。”
以史为鉴,以观未来。何金辉的理解是,货物的移动无外乎四步动作——“卸、移、堆、装”,即月台的卸车动作、入库的搬运动作、入库后堆垛的动作、应生产需求从仓库到生产线到出运的装卸动作。传统人工模式会产生三大问题:人工成本过高,存在安全隐患以及搬运效率无法满足生产线节拍。
传统的物流模式无法满足现代工业模式时,我们应该怎样去变革?
何金辉表示,“变革大家都想到了,就是无人搬运,但对于中力而言,我们希望同步模式与设备、模式与产品,共同来改变传统的工业物流模式。工业4.0有两大部分组成,一个是生产部门,第二个是配套的物流部门。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三大技术,对传统物流搬运模式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和冲击,改变中轴线上人类的搬运史,平面上人类的移动史。”
中力“五大智能搬运新模式”的突破与创新
从成立至今,中力一直在探索搬运前沿技术,想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帮助企业以最简单的方式提升搬运效率。此次中力发布的“五大智能搬运新模式”颠覆了以往传统的物流搬运方式,给工业物流自动化搬运带来了新的思路。
何金辉介绍,“我们用不同设备匹配不同模式,把场内物流搬运流程,切分成五个不同的部分,由细分场景决定应用,由应用决定产品。”
①“环流”模式
“环流”模式即采用极简智能机器人以循环运作模式完成点到点的配送需求。将工厂看做一个城市,环流模式分为集结站点送货和随叫随停两种,即环流公交模式和环流的士模式,一个产品可以满足多个模式并可随意配置路线,完成场内同车间、跨车间或跨楼层的平面搬运需求。“公交模式”和“的士模式”可以配合车队管理系统的“红绿灯”,人在其中承担“交管”的角色,便可以大大减少人力的投入。
“环流”模式的核心在于通过极简的搬运机器人来实现生产线的物料配送,实现成本与效率的最优化。何金辉介绍,与“环流”模式相配套的智能搬运机器人,采用简单的设计,部署简单,不需要安装复杂系统,同时通过对相关零部件的成本优化,可以帮助终端用低成本实现高效率。目前,与环流模式相配套的,中力主要有智金刚和XP、XC系列搬运机器人,其中,XP系列市场价最低仅需4.9万。
②“拉动”模式
“拉动”模式以终点端发起指令,X-Mover接收指令并通过库位“空满”识别自主完成指定任务。何金辉在这里引用了日本的“看板概念”,指为了达到准时生产方式(JIT)控制现场生产流程的工具。准时生产方式中的拉式(Pull)生产系统可以使信息的流程缩短,并配合定量、固定装货容器等方式,而使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流动顺畅。
何金辉在采访中提到,“‘拉动’模式可以结合我们现在发明的新系统——空中相机+库位管理系统,由空中相机识别空位,通知相应机器人到仓库取什么样的货,通过分布式仓储系统的数字化,感知货物方位,机器人就可以直接在门口取货,此时上一个流程的机器人已经把货整理好放到门口,在门口直接就可以将货物运输到生产线旁边。此中,看板犹如链接各道工序的“神经”,有效传达生产及运送指令,同时防止过量生产和过量运送,把生产需求简单化。”
③“推动”模式
“推动”模式以发出端发起指令,X-Mover接收指令并自主完成指定任务,实现始点端到终点端、多端的搬运模式,电商物流为典型的场景代表。
“从生产线下来的产品要放到仓库,我们用这种推动模式,由物料搬运的起点发起需求,推动物料运输到各个使用终点。现在我们做的最好的是物流行业,跟一些物流公司都已经达成了合作,我们的推动式机器人根据货物订单的运输路线,用9km/h的速度快速进行‘奔波式’传输和分类,可以用有力的管理解决所有企业的效率问题和仓库空置率问题。”
何金辉指出,“推动”模式非常简单,用这个模式加上配套的机器人,可以实现各行业仓库的成倍运输。
④“分布式仓储”模式
“分布式仓储”模式是以标准料架为载体,X-Mover 自动堆垛,实现车间在仓库、仓库在车间的分布式模式,可随意组合的仓储运输,彻底改变货架存储。
何金辉指出,这个模式有五个好处:
第一,可以把原材料仓库分布到生产线所需的最近路径上,把原来集中式仓储变成分布式仓储,大大提高运输效率;
第二,可以把载具标准化、数字化,通过载具的数字化,不仅可以实现标准化的搬运,还可以知道货物的重量、尺寸、货的标识、货的来路和去向、需要投入多少载具,随时随地监测全线动态;
第三,基于载具的标准化,可以达到整体标准化,让开发的相应设备协同载具“无缝对接”,使得仓储面积大大提升。同时,当生产变化时,仓库也可以随之变化,取消货架的概念,增加物流的柔性;
第四,通过更进一步的人工智能学习技术,能够让模式更加智能化。比如说,明天要什么货,今天晚上整理出来,变成一个个独立仓库,以此提升过程效率;
第五,可以实现数字可视化,在整个堆垛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通过数据实现三维数字化,也就是货物在什么地方,哪一层都有什么货物,在管理软件上面可以完整显示。
⑤“转运”模式
“转运”模式即实现封闭场景内及室内外的物料自动转运。这一模式解决的是“原料从卡车卸到仓库,从仓库把成品送到卡车”的生产线两端物流搬运需求。此模式中要求产品适用于“全天候、全天时、全工况、全场景”室外搬运+室内搬运+人车混场的复杂场景,最终达到“人机合一”的境界。中力基于其智能化技术而重新设计了符合模式需求的叉车机器人,打造了该模式下专业的智能转运机器人,实现了两端的无人化和智能化。
从中力发布的五大新搬运模式上,可以看出,相比于完全的无人化,中力的核心理念是“人机协同”,让机器人和特种工人一样,分门别类的去解决传统的装、卸、移、堆四个专业搬运动作。在何金辉看来,机器人完全替代人目前来说是很难实现的,但是可以通过二者的合作共融,并让机器人在一个领域或多个领域内发展为高端搬运“专家”,来实现效率的最优及成本的最低。
“4大优势”推动中力智能化转型
搬运模式的实现载体在于物流设备,中力此次发布的系列新搬运模式都需要机器人与方案相辅相成。作为一家传统的物流搬运机械厂商,中力在智能搬运机器人方面的探索从未停止。
何金辉提到,中力很早就开始关注移动机器人这类无人化搬运设备,也在很早之前就开始做一些研究跟探索,后续逐渐开始产品化跟实际应用。
中力的智能化产品——“搬马机器人”系列产品基于激光与视觉SLAM、视觉货物识别、视觉人形识别、分布式规划及手自一体和极简UI 等技术,并结合中力沉心多年电动物料搬运设备积累的市场、服务等优势研发,实现了去中心化,降低了应用门槛和资金投入,且无需对环境进行大改造。
近期,为了更好的配合新搬运模式的应用,中力又全新推出了1.5吨智能搬运机器人“智金刚”,该产品可解决场内同车间、跨车间、跨楼层的平面搬运问题,采用中力自主研发的视觉导航技术,能适应周边环境任意变化,无需环境改造可快速落地投入使用,同时采用“换电模式”,通过电池替换增加车体的续航能力,可以减少车体充电时的空置时间,打造低成本、高效率、高安全性的多机集群物流生态。
何金辉表示,尽管目前中力以移动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搬运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依托在传统业务方面的积累,中力也拥有众多优势。
首先,机器人智能系统考验的是技术,底盘稳定性考验的是实力,在机器人本体方面,中力每年投入了大量的智能制造设备去提升产品质量,产能超过50万台,具备极强的制造优势,包括成本优势和效率优势。
其次,中力拥有极强的高端技术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对外与海内外的各大高校以及智能领域的头部专家进行合作,对内有专门的机器人研究院,专家级别研发人员超过百位。中力在产品研发上继续发挥其创新优势,专为工业物流4.0的五大模式打造更专业的搬运机器人。
再者,中力在海内外设立本地化管理团队、销售团队及庞大的经销网络,具备完备的销售能力和健全的服务能力。待产品入市后,中力将运用整个物料搬运行业的经销能力和服务能力,多方位扩大自身竞争壁垒,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最后,中力在传统叉车业务的基础上,积累了对物料搬运行业的深刻认知,“这是我们能够开发出符合市场需要的智能化产品的关键。”
何金辉透露,“当前,在电商、物流、汽车制造、电缆、包装等行业,我们的搬马机器人系列也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落地案例。”
结语:在智能化转型的大潮下,从传统叉车到物流搬运机器人,市场正在见证着这家传统叉车制造商的转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力所做的,并不仅仅只是产品层的智能升级,而是对整个物流搬运模式的思考与变革。
搜索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