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机器人行业的“抢人大战”

日期:2021-03-04     来源:移动机器人产业联盟    浏览:2389    
0
核心提示:“抢人大战”背后,移动机器人行业如何才能整体摆脱缺人窘境?

“人”是决定企业未来发展走向的决定性因素。


移动机器人近几年快速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攀升,不但需要研发人才,也需要移动机器人的实施、维护人才。作为新兴领域,移动机器人人才储备量达不到实际应用的要求。因此,在技术产品各项竞争背后,行业“抢人大战”也在频繁上演。


技术型人才的稀缺


根据新战略移动机器人产业研究所调查统计,移动机器人本体企业中,技术型人才占比最大,均超过50%,部分企业甚至达到了70%以上。


不同公司的产品定位不同,对于人才的需求结构也会有移动差异。从事技术应用+功能创新的公司,着重还是本科的设计人员+专科本科的调试人员为主,功能开发需要少量研究生级技术人员;从事纯AGV技术应用的公司,基本组成以本科的设计人员+专科本科的调试人员;从事AGV平台的研发应用的公司,就需要大量的高层次研发人员(研究生及以上),还需要大量的验证应用工程师、实施工程师,这样的公司体量较大,每年也需要大量项目完成才能持续支持发展。


当然,不论是何种类型的企业,技术型人才是核心,同时也是当前移动机器人行业急缺的,其中算法开发、软件开发、机械设计、电气设计、项目实施等类型人才尤甚。


技术型人才的稀缺一方面是因为机器人行业尤其是移动机器人在国内都还属于新兴行业,行业内的专业人才整个市场上积累较少,另一方面,移动机器人行业对人才的吸引力相对较弱。


表:2019届毕业生各专业月收入排行


中国移动机器人产业联盟名誉主席,旷视科技高级副总裁、机器人产品部总经理王宏玉曾表示:“实际上高校里面做算法的人还比较多,不过大部分都被分流到了互联网企业,如今实体行业吸纳人才的能力确实不如互联网行业,我们只能拿到第二梯队的人才。”


表:移动机器人行业部分岗位平均薪资


薪资是吸引人才的主要因素,从薪资方面看,电气及机械设计师平均薪资在12K-20K左右,项目实施人员平均薪资在9K-15K左右,项目规划师普遍在10K-20之间,薪资最高的算法及软件开发岗,业内普遍在15K-30K之间,高级算法工程师可达到30K-50k,但与互联网公司相比还是具有一定差距,虽然有些创业型企业会有一定的期权方面的鼓励,但吸引力还是相对较弱。


图:2020年中国自动化专业就业行业分布


在地域分布方面,长三角和珠三角是移动机器人企业的两大聚集地,对于人才的需求竞争激烈,尤以上海、杭州、深圳等城市为甚。在一些经济稍落后的省份城市,例如合肥,山东,云南等地,由于位置相对偏远,薪资待遇也相对较低,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因此,有些具备一定实力的企业也会选择在一线城市成立分公司,或建立研发中心。


项目实施及销售团队流动性大


不管是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还是稍落后的二三线城市,人才问题普遍存在,而在人才整体稀缺的大环境下,“抢人大战”在业内频繁上演。


据新战略移动机器人产业研究所调查显示,在人员的流动方面,核心技术团队的流动性相对较低,项目实施团队及销售人员离职率相对较高。一般而言,核心技术团队的待遇高,尤其是在创业型公司中,有些核心技术骨干往往也是公司合伙人,离职几率不大。


企业业务扩张离不开项目实施团队的支撑,为了方便项目实施及节约成本,当前大部分公司都会在不同区域组建项目实施团队,而有经验的实施团队更是各大企业所青睐的,因此,项目实施人员是各大企业争抢的重点。


销售人员方面,一般企业对于销售人员并要求对AGV相关技术有多么深入的了解,可入职后培训相关知识,进入门槛相对较低,流动性也比较大。而其中,来自于友商企业且自带客户资源的销售人员更是各大企业青睐的对象。业内相关人士表示:“如果是友商的销售人员,对这块比较熟悉,上手就会快一些,而且他会有自己比较匹配的客户资源,这个是比较理想的,此外,从事关节机器人或者机器视觉等相关自动化行业,对这块的理解是互通的,也比较容易上手。”


针对业内人才的频繁流动,今天国际副总经理王勇认为:“行业的人员流动,虽然对当事流出企业有一定影响,但是总体来说,表明这个产业有活力,有前途。各个当事企业立足当下,做好AGV产品定位,必能使得各自企业的人才大有可为。对于我们今天国际机器人而言,一方面我们要创造条件留住人才,另一方面也正在扩大与高校、科研机构、同行企业的合作,借助他们的人才力量,以委托、合作等多种形式,为今天国际的产品服务。”



但人才流动,其实并不仅仅在各大移动机器人企业间,在行业的“抢人大战”中,众多跨界企业的入局也在搅动着市场。


后疫情时代,资本市场对于机器人行业的关注度逐渐提升,以地产、互联网、金融等行业为代表的很多跨界企业都将自己的业务触角延申到了机器人领域。不惜以重金招聘和挖人等方式,力求在短时间内打造一支属于自己的机器人高端人才团队。


相关业内人士认为:“这些企业的关注点不是解决客户的痛点、推动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以及合理的利用高薪挖来的人才攻克技术难题。相反,他们更侧重于打造 “概念”和夸大宣传,进而吸引资本市场的持续投资与关注。人才团队的“尖度” 和“厚度”,在他们眼中,只是他们赢得资本市场的有力筹码。通常来说,这类企业的生命周期通常很短,一旦失去了资本市场的关注,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放弃整块业务,去寻求新的“概念点”。很多传统机器人企业在这场“金融风暴”面前显得力不从心,人才持续外流。这种不计后果的揠苗助长方式,既危害了行业的整体进步,耽误了高端人才的宝贵年华,更误导了高校毕业生的择业标准。”


某种程度上而言,跨界企业的入局确实加剧了业内的人才竞争,但另一方面,更多资金的涌入,其实也给行业带来了更多新的模式,增强了行业的活力。


如何摆脱“缺人”窘境


技术型人才稀缺,人员流动较为频繁,在“抢人大战”背后,移动机器人行业如何才能整体摆脱缺人窘境?


中国移动机器人(AGV/AMR)产业联盟执行秘书长李进科认为:“随着我国移动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移动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跌进,所以移动机器人相关技术人才需求也随之剧增,但移动机器人相关技术人才却非常稀缺,行业正在上演移动机器人人才荒,并且人才缺口在不断加大。目前行业获取人才的方式基本是对于高校有相关的专业的人才进行企业内部二次教育或者是从同行之间挖人,这样从长远来讲并非解决之道,反而限制了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而要从根本上解决业内的“人才荒”问题,首先,提高行业整体对于人才的吸引力是前提条件。移动机器人目前而言还是一个新兴行业,市场规模还未超过百亿,大部分企业成立时间短,处于初步发展期,当前盈利能力尚不足。薪资待遇与未来发展空间是择业人员的两大基本标准,因此,只有做大做强行业,企业才能分得更大的蛋糕,从业人员的待遇才能进一步提高。


其次,建立成熟的人才培养机制也是关键。目前业内大部分企业都跟相关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借助于多方的科研优势及人才培养优势,合力解决移动机器人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难题。移动机器人是一门综合的交叉学科,涉及到了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电子工程等多门学科,集软硬件于一体,高校和科研院所擅长做理论和前沿探索性的研究,企业则更了解实际应用需求,而且工程开发能力通常比较强,双方紧密合作,甚至在一起工作,会产生1+1大于2的效果,能够实现技术的快速落地。


近几年,在产学研融合的背景下,一些高校及研究机构也孵化了一批优秀的创业型企业,例如迦智科技、优艾智合等,前者依托于浙江大学控制学院机器人实验室,创始人熊蓉是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机器人实验室主任,后者核心团队均来自于西安交大。



高校孵化的企业,在人才资源方面无疑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但迦智科技创始人熊蓉对此曾表示:“在这些年的实践中我发现光有技术实际上是做不好slam产品的,很多时候我们都是通过经验积累来解决问题。所以我认为我们国家现在绝对不缺移动机器人的人才,缺的是什么都懂,能够去进行规划、深入到行业需求里面的人。”


国内的移动机器人起步较晚,此前一直处于缓慢的发展过程中,直到2015年后才开始快速蓬勃,而伴随着行业蓬勃而来的,是更多新技术和新应用的出现,复杂的应用场景和与5G、AI等多技术的融合越来越普遍,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依托高校确实在人才资源方面有先天优势,但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如何能够快速成长为懂行业、懂应用的专业人才,这还需要企业与高校之间继续去探索。


2021年3月30日,中国移动机器人(AGV)产业联盟将在深圳举办《第十届产线与仓储物流智能化发展工程大会》,汇聚行业精英,探讨产业发展大势!欢迎报名参会!


 
打赏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DT_PATHS |  联盟简介  |  联盟章程  |  组织架构  |  网站地图 |  粤ICP备14089875号  |  网站客服

移动机器人(AGV/AMR)产业联盟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 扫描访问手机版